金年会- 金年会体育- 金年会官方网站
论坛期间,德勤全球中国服务部主管合伙人、德勤中企出海服务主管合伙人金凌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布局已迈出了积极的步伐,而且主要呈现出三大趋势——新业态、新市场和新挑战。他表示,首先,当前中国海外投资已经过了大规模并购的时期,取而代之的是更具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全球化模式;其次,在市场方面,区域布局呈现多元化,新兴市场成增长引擎;第三,在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与全球治理规则重构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正面临系统性风险升级与合规体系重构的双重考验。
新业态是指从大规模并购到多元化路径。中国海外投资已经过了大规模并购的时期,取而代之的是更具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全球化模式。中国企业正通过全产业链优势重构全球化路径:通过全球化发挥制造优势,比如新能源等领域,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占据全球80%的产量,动力电池达到67%的全球产能占比,中国需要全球的市场和产能保持领先优势。此外,供应链协同出海趋势也愈发明显,例如宁德时代在墨西哥拟投建全球最大储能工厂,立讯精密依托越南基地承接苹果30%的AirPods订单。同时,更多的中国企业也转向技术输出,生物医药企业通过技术授权进入全球市场。
在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与全球治理规则重构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正面临系统性风险升级与合规体系重构的双重考验。展望未来,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将迈向“创新驱动”与“生态协同”的新阶段。一方面,企业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出海,例如AI领域的技术合作与资本流动加速。利用在5G、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累积的优势,中国正通过“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出海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正从“单点突破”向“生态协同”发展,通过技术赋能、产业链整合与本地化共建,形成“共生共赢”的新范式。
从深层次来看,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加速主要源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是产业升级和成本压力的驱动。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始寻求向外转移。而东南亚地区凭借其较低的成本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成为中国企业理想的承接地。其次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RCEP的实施进一步降低了区域内贸易壁垒,为企业在东南亚投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RCEP框架下,区域内中间品贸易占比从2021年的64.5%跃升至2023年的66%。东南亚作为关键节点,其供应链扩张韧性持续验证中国产业链重构的战略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已经不仅停留在加工制造环节,而是逐步向产业链中上游延伸。例如,在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等领域,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更多集中在研发、设计和高端制造环节,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正在从简单的产能输出转向更高附加值的价值链整合。华为、传音等企业采用“总部创新—海外生产”模式,既贴近市场又掌控技术命脉。德勤研究发现,东南亚订单增长中,63%依赖中国上游配套,如越南布料订单90%依赖中国供应商。这种转变助力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也带动东南亚国家的技术升级和工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