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金年会

范一飞副行长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的讲话金年会- 金体育- 官方网站

发布日期:2025-10-07 09:14:35 浏览次数:

  金年会,金年会官网,金年会平台,金年会登录,金年会网址,金年会网站,金年会官方网站,金年会体育,金年会数字站,金年会app,金年会电子娱乐,金年会体育赛事,今年会体育,金年会最新网址入口,金年会靠谱吗

范一飞副行长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的讲话金年会- 金年会体育- 金年会官方网站

  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出席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成方金融科技论坛。“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勾勒蓝图、明晰脉络。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发展与监管协同,组织引导金融业牢记为民初心、切实履行服务实体经济使命,充分发挥数据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作用,持续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强劲的金融力量。下面,结合论坛主题和工作实践,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继往开来,知史明智。回首“十三五”,金融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聚力“六稳”“六保”,全面实施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一是金融机构管理模式、治理能力、组织方式持续优化,12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及部分大型证券、保险机构相继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体制机制更加灵活,创新动能进一步释放。二是金融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更为合理、技术更加先进,网联清算平台、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存款保险信息系统、数字人民币系统等重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有力支撑金融体系结构转型和金融资源高效配置。三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顺利实施,推动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金融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尤其是疫情期间为企业复工复产、百姓日常生活提供有速度、有温度的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四是金融科技监管框架逐步建立健全,创新监管工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34批130余项“创新测试应用”示范效应明显,大幅提升金融数字化服务水平。

  (一)坚持数字驱动。数据要素成为社会基础性战略资源,数字技术蕴藏巨大创新潜能。两者与传统金融业务深度融合,能够有效发挥“杠杆作用”,撬动服务效率提升和模式变革。金融业唯有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才能强化金融创新的科技武装,全面提升我国金融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始终践行安全发展观,运用数字化手段不断增强风险识别监测、分析预警能力,切实防范算法、数据、网络安全风险,共建数字安全生态,为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健全金融科技治理体系。科技治理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爬坡迈坎的关键。金融机构要抓住这个“牛鼻子”,充分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一是完善现代化治理结构。加强治理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企业级统筹协调机制,制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战略,明确“第二发展曲线”的策略和路径,以过程管控为牵引形成覆盖设计决策、实施运行、考核评测和改进完善的科技治理闭环。二是全面塑造数字化能力。强化数字思维、培育数字文化,形成技术先进、研发敏捷、渠道融合、决策精准、运营高效的创新发展矩阵,实现全价值链、全要素优化配置,构建以用户、场景为中心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数字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金融科技伦理建设。坚持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统一、制度规范与自我约束相结合,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伦理治理体系。金融机构要履行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建立伦理审查、信息披露等常态化工作机制;行业组织要研究制定自律公约和行动指南,前瞻研判伦理挑战,及时预警伦理风险、筑牢自律防线;从业人员要主动学习、提高认识,自觉践行科技伦理规范,坚决不良行为。

  (二)激活数字化经营新动能。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金融机构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链条推动创新与变革。一是构建敏捷化创新体系。科学设置技业融合的岗位与部门,探索跨职能、跨部门、跨条线的任务型团队,打造数字化工厂、创新实验室等创新模式,建立健全企业级创新试错容错和风险补偿机制,加速形成安全与效率并重的创新孵化与应用推广体系。二是夯实一体化运营中台。采用低耦合、高内聚架构搭建便捷易用的技术中台,提供可扩展、可配置的组件式技术支持;构建集成数据整合、提纯加工、建模分析等功能的综合型数据中台,推动业务数据化向数据业务化发展;建设模块化、可定制、高复用的业务中台,支撑数字经济时代灵活多变的业务创新需求。三是健全自动化风控机制。事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识别潜在风险点和传导路径,增强风险管理前瞻性和预见性;事中厘清关联关系、研判变化趋势,实现对高风险交易、异常可疑交易等的动态捕捉和智能预警;事后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施自动化交易拦截、漏洞补救等应对措施,推动风险管理从“人防”向“技防”“智控”转变。四是提升数智化营销能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管理和价值创造理念,合理布局营销渠道,基于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探索资源协同、场景化的营销模式,打造服务客户全生命周期的营销范式,推动营销服务从大众化向差异化、人性化转变,提升获客、活客、留客水平。

  (三)加快金融服务智慧再造。在服务流程方面,借助业务开发运维一体化、最小化可行产品等方法搭建低成本试错、快速迭代的交付模式,运用智能技术开展端到端数字化流程重构,打造环节无缝衔接、信息实时交互、资源协同高效的业务闭环。在服务渠道方面,强化银行网点与周边社区生态交互,打造“多项服务只需跑一次”的社会性金融“触点”;持续推进数字渠道向多媒体、轻量化和沉浸式迭代演进;利用移动物联网技术建立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智慧互联的服务渠道,打造“无边界”的全渠道金融服务能力。在服务场景方面,聚焦小微、乡村振兴、供应链等领域,运用数字技术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捕捉实体经济更深层次融资需求,建立基于企业“主体信用”、交易“数据信用”的多方互信机制,有效缓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支持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四)深化监管科技多维应用。习强调,要改进提高监管技术和手段,把监管和治理贯穿创新、生产、经营、投资全过程。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日益复杂多元、金融风险更为交叉隐蔽。用好监管科技是处理好安全与效率关系、稳妥发展金融科技的“破题之钥”。一是夯实监管科技应用基础。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等技术对监管规则、合规要求进行结构化处理,搭建有效支持规则识读、执行、对接的监管科技平台,积极将数字合规工具嵌入交易行为监测、业务数据报送、风险事件报告等场景,提升监管效能、降低合规成本。二是加强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打造权威专业化风控基础设施,按照“共建、共享、共用”原则建立维护金融科技风险库、漏洞库和案例库,健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为做好风险防控提供支撑。三是筑牢金融与科技风险防火墙。加快建立智能算法模型安全评估和合规审计体系,及时披露决策机理、运行逻辑和潜在风险,提升算法可解释性、透明性、公平性。强化云计算标准符合性与安全性管理,规范金融团体云应用,通过负面清单、尽职调查、风险补偿等措施加强第三方算力设施集中度风险管控,防范外部云服务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

  (五)构建开放创新产业生态。金融科技创新离不开互惠共享、开放包容的环境,金融业要在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交流与合作。一是加强技术共研。强化金融机构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型金融机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实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加大关键软硬件技术金融应用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攻关,推动金融科技共性技术、资源、服务开放共享。二是促进产用对接。搭建专业化金融科技产用对接平台,组建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加大应用成果转化的资源配置,合理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创新保险等提升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精准对接,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三是深化国际交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技术创新国际交流与协作,通过内引外扩、研发合作、技术并购、标准共建等方式加大创新力度,在国际前沿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大胆尝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等重点领域专利的全球布局,推动科技成果在国际上推广应用,促进提升金融科技整体发展水平。